随拍

星期五比利时联邦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协商收紧抗疫措施,晚上首相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比利时从下周一封锁,虽然没有第一波严格,但也算是把非必要的接触和出行降低到最小可能。比如,在家远程办公成为必须的,游乐、文化和健身场所关闭,至于商店,则给大家留下了pick up的余地,就是你可以通过订购去商店取购买的货物,而不允许进店购买。人们也可以外出,没有设置最远的外出距离和外出理由,连去他国旅游都没有禁。只是呼吁要尽可能地呆在住所,不要出门。

这样的封锁,其实自己还是觉得比较人性化的,毕竟经过了数月,现在大部分人也早已对各种不停变化的措施疲乏,疫情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压力很大,负能量满满,不能再增加负荷,能去户外和大自然里散心也是极其重要地。所以,这次的封锁还真的只能看全民能否自觉,首相已经表态了,这是最后的努力。因为比利时的医疗系统已经承受不住重压,处于崩盘的边缘。如今每天超过2万的新增病例,和500多人送入医院的数据触目惊心,也只能希望措施会有成效吧。

现实是,自己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因为毕竟现实就摆在眼前。那么不遵守规定的人,如今说了百次千次,还不照样不遵守规定。遵守的当然还是会遵守,只是有那么一小搓顽固的劣民而毁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努力。这部,这几天去市中心洗照片时,出了购物逛街的人多以外不好,还是会遇到一些人不戴口罩,成群结伴的走在大街上。今天更是夸张,因为星期一封锁,商店关门,很多人就出来赶着封锁前购物,把商业街搞得如同逢年过节般人山人海。

本来是不想去市中心的,只是前几天刚在网上购买了一台二手的徕卡胶片机,刚刚收到,还没有时间去测试。因为怕自己去冲洗胶卷的商店也会关门,而错过了测试的机会,万一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通知卖家,所以就决定去市中心随机街拍,来测试相机的功能是否都正常。两天,每次一个小时的时间,走在那几天熟悉的路上,第一天阴天,灰蒙的天空,第二天则是阳光明媚,好不容易才拍完了一卷,就送去冲洗。可也算是可以看到不同光线下拍出的效果,有个对比。

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又在这个时候买了个相机,虽然是因为自己一直在用的那个被模特不小心弄掉地上,把相机门给摔坏了,找维修二手旧相机实在麻烦,就干脆直接再买一个来代替。可是现在马上封锁,在至少两个月内也不会有很多摄影的机会了,夏天时还可以拍户外景色,可是现在比利时的天气极大多数是阴雨天,能看到太阳的机会甚少,想到这个就郁闷。

在比利时,这种二手相机出售、维修,以及胶片冲洗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了,现在玩胶卷就是一种情怀吧,也只能希望自己购入的器材能够经得起岁月的靠磨,那些还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冲洗店可以抵抗住数码化的冲击。其实,出了数码相机的冲击外,人们的购物习惯和心理也是重大的原因之一,因为自己所经历的,看到的,在一些人文艺术比较活跃的地方,比如里斯本和柏林,相反胶卷相机和冲洗,则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背后也有着一个活跃去拍摄去创作的圈子来支撑。

说到底还是心灵里的东西,对光线、色彩、氛围、美感的追求,是摄影的本质,胶卷则增加了更多,比如刚才提到的情怀,以及本身具有的质感。相比数码摄影来说,胶片摄影则更来的纯粹,特别是如今美图泛滥已到达虚假被当作真实。现已生活在比利时15年之久,也算是对比利时社会和人有一定的感触,这里大部分的人也只在乎着现实的东西,工作、家庭、自己的喜好,说到心灵上的,情感上的,总觉得他们不善于表达,或者换句话说情商并不发达。这也是很难有机会能与本地人敞开心扉的谈心,聊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如同一张照片,很多人只能看到表面,而不会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也可能是为什么现在的娱乐产业发展得要大大快于文化艺术产业吧。

好了,唠叨了很多,可能毕竟是这几天憋坏了,上个星期做了Covid的检测,医生让我在家隔离,不能出门,直到昨天才得到结果,是阴性,终于可以出门。再加上马上就要封锁,政府也延长了学校的秋假,两个星期放假,不用工作。本来已经订好的去葡萄牙的旅行,为了安全起见,被我取消了,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所以后面的两个星期估计一定会很闲,所以在这里码码字,也当作解闷和纾解。

新相机拍的片子冲洗了出来,店家把扫描的照片传给我,打开前有点小紧张。因为有些忐忑,怕相机自身的测光系统有问题,扫描的照片会证实我的担心,不过还是看到照片时候大大的舒了口气,测光系统没有问题,拍出的照片也算不错。这两天在街上拍路上,又找回来一些以前拍摄的感觉。另外,黑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问他们可以不可以拍几张照片,很多都欣然答应,最后一张中的一对甚至还有点走秀的气场。白人则多是拒绝的。我想,这也能说明一些东西,我就不说了吧。

夏日

2020年的夏日,在经历了第一波的疫情后,每个人对暂时回归的自由多了一份珍惜。 那时欧洲各国,连同比利时在内,经历了数月的封锁后,似乎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机会。现在回想彼时,依然觉得彷佛如做梦一般,这些真的发生了吗?记得在家时,常常用Instagram和自己的Follower联系,大家身处同样的境况也作为彼此的慰籍,互相鼓励,对前景是乐观的。

五月底,各国陆续放松封锁政策,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也慢慢得恢复到疫情前的模样。尽管欧洲这边从来为实行过如同中国般严厉的隔离和监控措施,夏天的到来和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数数据的降低,也让人终于可以不用恐惧地去享受出行的快乐和与亲朋好友聚会的温馨。

只是病毒从来没有完全消失,加上欧盟人员自由流动,和政府在“全靠人们自觉”的口号下完全放松措施,导致夏季过后疫情第二波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状态。要吐槽政府的决策花费的篇幅实在太多,拖泥带水,内部纷争,没有凝合理和号召力,对专家的警告和提议总是打对折,一次次的错过控制疫情蔓延增长的机会。如今,比利时又进入半封锁状态,不同的是,这次比利时成为了全欧洲最糟糕的国家,许多数据已经超过了第一波,而且医疗系统恐怕会在下周崩解。

其实这次疫情,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及东方人以集体为大的文化。从疫情开始,总是有人违反控制疫情的措施,尽管政府和专家这几个月来一直呼吁大家要遵守规定,可是那些人好像活在另外一个地球上,完全听不进去。说自私,是小,说大了是他们蓄意伤害他人也不为过。只是,这里没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和惩罚系统,成为了抗议中的一大弊病。

这些都是令人沮丧的。如今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一些可以憧憬的事情,来对未来有着一些期望。短暂的快乐夏日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那些照片,提醒着自己无忧无虑的奢侈和对自由的渴望。比如,那日去荷兰海边,蓝天、碧水、绿色的灌木,是多么美好的景物。本来计划好下个星期去葡萄牙旅行,自驾到Alentejo大区游玩拍照,和朋友一起,几天前也不得不取消了。现在又要想着怎么在半封锁的情况下,可以给自己的生活找些充实的事情来做,毕竟不能一直生活在恐惧和乏味之中。

去没人的地方拍照片吧,发现细小的美,或者改变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而寻找到一些新奇。

五年之后

前几日突然记起了这个Blog,打开来看,最后的更新是五年之前,大概是经过时间的冲刷和生活的阅历,感慨起来也是未起波澜,只是心底缓缓的暗涌。其实在2012年,就不那么经常的写日记了,这样算来8年已久。昨夜躺下床上,在手机上翻看着以前写下的文字,看到了许多自己曾经拍下的照片,也更是欢喜回忆起来了许多曾经出现在生活中的那些人们。这些年来自己都经历了哪些?身边的人都经历了哪些?还有谁在自己的生活中停留下了,又有谁逝去了?这个时间变得有如何?这哪是只言片语能总结过来的?面对着那些情感与琐事,又奈何如今之人非彼时之人,正如行笔风格,内心所感也不与具同。特别是在欧洲新冠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总是让人唏嘘。

庆幸的是,命运对自己还是眷顾的。与他相伴已经15年之年之久,至今也在布鲁塞尔北部购置的公寓中扎根下来,养了一只性格偏执娇妻又大大咧咧的边牧犬Luna。自从上次更新日记,记录他因为癌症而进行手术之后,其健康状况一直安稳,算是最大的安慰。其实自己对生活的索求并不多,有个稳定的工作、健康、亏快乐,如能有两三个知己,便是很好。对感情的看法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如果能不互相拘束彼此,而是维护那份真心,把彼此的快乐作为形式的出发点,或者作为理解的共同点,那许多问题也不是大不了的问题,融通而灵活。

自己当老师也已经差不多十年了。虽说中文老师这职业在比利时的境况异常困窘,这些年也没有什么改善,却也不能抱怨。自己还是安稳的每年能做个全职,也算幸运。只希望今年更全职入编,以后更少了一丝忧虑。遗憾的是,最初入职时的那份热情现己被机制、大环境等消减了不少,无奈之余还有些愤慨。自己也早已知道这不是朝夕之间就可更改的现实,热情和愤慨也始终宛如石沉大海,便默默接受,不去作声罢了。在职业上所缺失的,也只能从别处来寻觅以保持生活和心理平衡的扛杆。

这些年来,旅行总是没有减少过,依然是自己的生活中比不缺少的。不同的是,现在很少去新鲜的地方,而是重游旧地。大概是自己寻找的已不是异国他乡的风情或是猎奇,而多是一种归属感,如同落叶归根,虽然不是固定的地方,但是这种感觉多少是在的,这可能跟年纪渐长有关吧。再加上自己一直都是念旧的人,怀念同一种味道,同一个风景,同一些人…。这几年自己常常返回葡萄牙的里斯本,每年都要至少重游一次,每次总是见相同的朋友,来弥补在比利时所缺少的情怀。

摄影也依然,没有以前那么的痴迷器材,自从入了一些想要的相机和镜头后,反而对这些看得也比较淡薄了,毕竟器材只是机器,生活中的题材、人物、情绪、光影和自己的视角才是摄影的鲜活的东西,也是一张照片的灵魂。大概一年前,自己决定尝试胶片摄影,当时他的弟弟送给我一台Minolta x700的胶片机,因为自己对胶片摄影一窍不通,也不敢碰触。直到有一天,实在忍不住想要尝试,毕竟是自己已久的心愿。便在网上收来一些新手知识,终于拍摄了第一卷35mm底片。后来,也觉得这并不是很难,特别是当你不去特别在意结果,你对错误(或者说不完美)的容忍度高的话,到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一年下来,现在基本大多数拍的照片就是用一个傻瓜自动胶片相机拍的,也算是回归到了原始之态。

现在拍的,也已经不是风景或者是自己生活中记录下的画面,而是专注去拍陌生人,以及收集他们的故事,如同Humans of New York,只是自己的模特都是同志,大概是因为自己也属于这一个community的缘故吧,另外也想要证明些什么,同志的生活在跟别人并无差别(我们同样有着喜怒哀乐)的同时,很多同志也经历着只属于我们的故事,比如出柜,被歧视等等。这个摄影project已经进行了三年,自己遇到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也已经超过三百,大多数是可爱的,很庆幸自己能通过摄影和他们分享最真实的经历,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也在谱写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经历。对于这一点,自己心存感激。

今天写下这些,想要抒发一下自己心里的感概,也更想为这些年做个简短的总结,毕竟如今能坐下来反思的机会少之太少。